第(3/3)页 再次重新拍摄,邓朝有些心烦意乱。 他刚才为什么紧张啊? 除了导演的身份让他有些放不开手脚,更多的是担心接不住林轩的戏。 这场文戏分成几个镜头,前后拍了八遍才过。 邓朝来不及喘口气,接着就要拍武戏。 丁修的武器是苗刀夜莺,又称御林军刀。 刀长一米六,可步战,可马战。 因其刀身修长形似禾苗,才被称为苗刀,跟苗寨苗族没半毛钱关系。 苗刀的前身是唐刀,唐刀传入岛国演变成倭刀,戚继光改良倭刀发明戚家刀,后发展为御林军佩刀。 靳一川起身飞扑夺走苗刀,随后转身双手握刀横斩丁修。 丁修丝毫不慌,第一刀后退闪过,第二刀用刀鞘挡下,同时伸出右手握住苗刀刀柄。 他用单手的力气,轻松夺下靳一川双手握持的苗刀。 短短三个回合,两人的功夫就高下立判。 “又想杀我!” 林轩缓缓收刀,神情自若,语气轻蔑。 “我真不知道师傅看上你哪一点了,你这个肺痨鬼!三天……” 说完,丁修扛着苗刀扬长而去。 “好了,这段过了!收工!” 林轩看完回放,招呼他们收拾东西回酒店。 ………… 剧组开拍半月,磨合期已过,拍摄进度开始加快。 这天中午,剧组收工放饭。 林轩端着盒饭坐在监视器前,边看回放边大快朵颐。 这时,身为制片人的陈虹走过来。 “咋啦,虹姐。” “外面有十几家媒体来探班,要采访你。” “行,我去应付一下。” “态度认真点,媒体宣传很重要的。” “知道啦,我盒饭放这儿,别偷吃我鸡腿啊。” “…………”陈虹翻了个白眼。 电影拍摄期间是有媒体探班日的。 主要是聊聊拍摄进度,谈谈演员的发挥,剧组里的趣事。 人们常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,其实现在的观众也差不多。 《绣春刀》刚宣布立项的时候,关注的人很多。 这才过去半个月,网络上就没什么人讨论了。 媒体探班日就是为了重新炒热话题。 肯定有人疑惑,为什么不等到上映前再宣传炒作?省钱省事效果还好。 这种想法不能算错,只能说不够全面。 从电影立项开始,剧组的宣传机器就开始启动。 不时放出拍摄花絮,讲一讲拍摄进度,好让电影名字多次出现在观众脑海里。 这玩意就跟广告一样。 看一次广告,你可能不会买。 但看一年的广告,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广告影响,大大提升购买的概率。 一部商业电影想要成功,不能光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喜好,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喜好。 因此剧组不光要宣传,策略也要不停的改变,主打的就是全面。 想吸引爱吃瓜的观众,就要安排剧中演员炒绯闻。 要吸引真实的电影迷,就要介绍电影的剧情,宣传它的特点。 如《绣春刀》的特点就是,写实的武打,十几种刀剑兵器的交锋。 要吸引饭圈脑残粉,就要拉几个顶流明星过来坐镇,哪怕戏份不多,也要大力宣传。 就像原版《天下第一》里,张卫剑就是个酱油角色,宣传时硬生生吹成了男二号。 总之,电影想要成功,宣传绝对是重中之重。 原版《绣春刀》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。 这么优秀的原创武侠电影,就因为没钱做宣传,结果票房连一个亿都没有。 除了以上几种常规的宣传方式。 还有剑走偏锋,容易得罪人的方式。 碰瓷热点人物,热点话题,张继忠的惯用伎俩。 发小作文阴阳怪气,骂人打人,冯晓刚新电影上映前都会这么干。 巧合的是,媒体探班的时候,有记者提到了这两人。